:个子矮小、黑皮肤、浓密的卷发。这是因为安达曼岛相对孤立在海中,并没有受到后续其他部族的侵扰,基因上保留了更古老的状态。
基因研究还告诉世人,这一支最终到达澳大利亚大陆的现代智人,基本上只分布在印度洋沿岸和澳大利亚,并没有迁徙到大陆深处和太平洋沿岸。根据基因提供的信息,考古学家基本上可以描绘出现代智人走过的沿海路线:从非洲东北海岸出发,经过印度沿海,途经东南亚岛屿,终于到达了澳大利亚大陆,最后在距今3万年前又进入了本书上一章介绍的塔岛技术悲剧发生的岛屿。
现代智人并没有坐飞机到达澳大利亚,他们是沿着冰河时期的海岸“高速公路”迁徙的,所以沿途的许多现代智人遗址应该就在海岸线—冰河时代的海岸线而非现在的海岸线附近。冰期结束后,地球回暖,海平面大幅上升,淹没了许多沿海地区的古人类遗址,所以考古学家才没能发现那些更古老的遗址。
那么,这批海岸高速公路上的“暴走族”曾经到过中国吗?
基因研究的结果是:到过。
这批“海岸暴走族”的航海能力应该很强。澳大利亚大陆在上亿年前就与其他大陆分离了,大陆上的动物非常古老,在现代智人到达前,澳大利亚大陆上连灵长类动物都没有,当然也就不曾有过任何古人类。直立人之一的爪哇人曾经居住在距离澳大利亚大陆只有100千米的北方岛屿上,却只能望洋兴叹。即使在冰期海平面下降的条件下,从东南亚的岛屿跨海到达澳大利亚大陆,仍然要穿越惊涛骇浪,没有先进的航海工具和优秀的航海技术,是不可能做到的。
优秀的航海能力让“海岸暴走族”在抵达东南亚后,不仅向南到达了澳大利亚大陆,而且继续沿着海岸线向北挺进,而东南亚的北面,就是今天的中国。时间可能非常早,距今约5万年前,中国的海岸线就出现了现代智人的身影。令人遗憾的是,那时候的海岸线如今已经被海水覆盖了。
这批现代智人顺着中国东南部海岸一路向北,甚至抵达了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在今东北亚和蒙古等地的现代人中,高达50的人拥有“海岸暴走族”的基因。这说明他们不仅喜欢在海岸线冲浪,而且曾经深入内陆地区,所以中国东北地区也是这批现代智人的途经之地。
也许是过于痴迷于海岸生活,不善于在内陆谋生,也许是大冰期控制的大陆内部过于寒冷,不适合当时的人类生存,这批现代智人留到今天的后代并不多。现代人中的绝大多数,都来自另一批走出非洲的现代智人。
3万年前的猎人祖先
在距今5万年前,又一批非洲现代智人迈出了远行的脚步,他们踏着距今10万年前那批壮烈先辈的足迹,再次勇敢地跨过撒哈拉沙漠,朝北走向了西亚地中海沿岸。
人类史前历史掀开了新的篇章。
与早自己2万年出发的“海岸暴走族”不同,这批现代智人更擅长狩猎,比自己的祖先海德堡人更加优秀,我们可以称呼他们为“草原狩猎族”。考古学家发现,在距今6万—5万年前,远古人类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人造投射装置—轻型标枪和弓箭。这种远距离猎杀动物的武器提高了狩猎的效率,并降低了人类与猛兽直接搏斗导致的死亡率,这样,人口的增长率大大提高,出现了一次人口膨胀。可能也正是手握尖利的木制标枪与弓箭,使得这批走出非洲的现代智人“不屑于”沿着海岸线旅行,而是热衷于追逐大型动物走向西亚。
凭借新发明出来的弓箭,“草原狩猎族”发现欧亚草原带简直是人间天堂。绵延万里的欧亚草原带就是他们的“草原高速公路”,沿着草原带,他们迅速进入当时水草丰美、野兽成群的中亚地区。卓越的狩猎能力让他们能在仍然寒冷的大陆内部生存并壮大。然后,实力强大的“草原狩猎族”以中亚为基地,继续向四周扩散。
其中一支南下进入印度次大陆,当他们抵达印度海岸附近时,遇到了比自己早1万多年来到印度的“海岸暴走族”。即使经过了1万多年,“海岸暴走族”仍然人丁单薄,根本不是凶悍的“草原狩猎族”的对手。基因研究表明,“海岸暴走族”的女性融入了“草原狩猎族”的人群之中,而男性基本上都断绝了后裔。
难道“草原狩猎族”杀死了“海岸暴走族”的男人,抢走了“海岸暴走族”的女人?
这种可能性很大,远古不同人群之间的融合过程没有今日世界的人权、法律的束缚,当时流行的是“丛林法则”,这种杀死男人、抢走女人的事件,我们还会在接下来的人类历史中频频遇到。
“草原狩猎族”中的另一支沿着草原带一路向东,越过了长期隔绝东亚和中亚的天山、阿尔泰山等山系,进入蒙古和中国北方。从基因比例上看,东亚人群中有一半以上的现代人体内都有“草原狩猎族”的独特基因。他们抵达中国北方的时间可能在距今35万—3万年前。
在长达百万年的时间里,中华大地一直“门庭冷落车马稀”,除了在本地艰难挣扎的少量直立人部落,没有什么人气,几乎不见“来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