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大明第一贪官 第162节(1 / 2)

朱标点了点头,对于这一点,他深信不疑。

想到这里,朱标直接下旨道:“传旨兵部,令延边诸卫大军,先行抽调精锐驰援雁门,仍以魏国公徐达为帅,从玄武湖大营京军之中,抽调精锐,即刻北上。”

胡惟庸领命之后,当即跪拜道:“臣领旨。”

可他站起身来之后,却没有立即去兵部,而是用关切的语气问道:“殿下,既然雁门县不久之后就有战事,陛下乃万金之躯,自应即刻回朝才是。”

“陛下,可有消息传回?”

朱标听着这么一个问题,他心里也担忧无比,但他的担忧绝对不能表露出来。

甚至连没有他爹消息的答案,都不能告诉胡惟庸,谁知道这些人到底是个什么想法。

也就在朱标想办法搪塞之时,在门外候着的太监便立马跑了进来,还当着胡惟庸的面,附耳朱标说了一句胡惟庸一个字也听不到的悄悄话。

朱标听后,也只是淡淡的笑了笑后,就对胡惟庸严谨道:“胡卿,你先不忙去兵部传旨,此事明日早朝再议。”

“孤还有要事,胡卿回去吧!”

胡惟庸听后只觉得莫名其妙,但也对太监说的这句悄悄话,好奇到了极点。

到底说了一句什么样的悄悄话,才让太子殿下收回旨意,硬要把十万火急的事情,拖到明天早朝再说?

不仅如此,还直接对他这个宰相下了逐客令?

可即便他再怎么好奇,还得按太子殿下的逐客令行事。

胡惟庸走后,朱标这才召见了风尘仆仆的锦衣卫信使。

东宫书房之内,

这名锦衣卫信使,真就是连衣服都没来得及换就跑了过来,为的就是早日把信件亲手交到太子殿下的手里。

而太监之前对朱标说的那句悄悄话,就是他让太监传的话‘陛下亲笔急信,必亲手交与殿下,不得有第三人在场’。

也就在太监懂事的从外面关门之时,锦衣卫信使这才从怀里拿出信件道:“殿下,这是陛下亲笔信。”

朱标接过信件之后,还是没有立即打开,只是立马问道:“陛下何时回来?”

“陛下和毛将军他们押运着十大车的货物,最起码也要一个月才能回来。”

朱标点了点头之后,就让他下去休息了。

也就在这名锦衣卫信使离开之后,朱标这才打开了朱元璋写给他的亲笔信。

信件内容:“标儿,”

“雁门知县叶青提议,你徐叔带领大军不直接支援雁门,从开平卫出关,以达到绕后包抄,聚歼敌军于城下的目的。”

“爹以为此计可行,如果运气好了,还能追到和林去,找回传国玉玺!”

“爹也有信送给你徐叔,你徐叔一定会在次日早朝谏言,不论朝中大臣如何,你一定要配合你徐叔,让此提议,成为此次北伐的战略国策!”

“”

朱标看到这里,立马就明白了怎么回事。

很显然,他爹以郭老爷的身份和雁门县知县叶青相处得不错,都已经聊到战略国策上了。

传国玉玺四个字的分量,在朱元璋这里很大,在朱标这里也很大。

朱标走到烛台面前,烧掉信件之后,就走出书房,看向雁门县的方向,眼里尽是期盼之色。

他也想尽快认识一下这位,得到他母后高度评价,被他母后保到现在的叶大人。

他很想知道,一个想要鲸吞敌人三十万大军,还敢‘贪’传国玉玺的巨贪,到底长什么样子。

也就在此刻,

已经送完军情急奏的信使,又敲开了魏国公府的门,并亲手把‘郭瑞’的亲笔信,交到了徐达的手里。

这名信使是叶青的人,他来送信的体验的就是,郭瑞二字在魏国公府非常的好使。

他只是半信半疑的说了一句‘郭瑞郭老爷有信,要亲手交到魏国公的手里’,魏国公府的人,就直接把他带到了魏国公徐达的面前。

信使离开之后,徐达这才打开了信件。

信件内容:“魏国公在上,”

“雁门知县叶青叶大人知草民与魏国公相识,便托草民书信一封,献上北伐战策,以下诸言,皆为叶大人口述,草民书写。”

“”

“若魏国公认为此策可行,只当是自己想出来的便可,切莫提及‘叶青’二字!”

这封由叶青口述,由‘郭瑞’郭老爷代笔的信,比起朱元璋给朱标的信,就要长得多了。

因为给朱标的信是老子命令儿子,只要让儿子明白是怎么个事情就行。

但这封信却实际上是叶青这个区区七品知县,越级给早已名满天下的魏国公徐达提议献策的信,不讲明白因为所以是不行的。

其实主要还是叶青并不知道郭瑞就是朱元璋,所以直接把这封提议献策的信,写成了‘论文’。

只有讲明白利弊关系,才能够说服徐达!

但也因此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