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柠扫了他一眼,故意停顿片刻,才缓缓开口:“恭喜你啊——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能标记s级alpha的人。”
裴祝安微怔,“什么?”
“你的信息素和他的身体融合得很好,术后并发症也不大。唯一的变化嘛——等他痊愈后,你大概率会收获一个更加黏人的男朋友。”
话是玩笑,语气却笃定,带着医生特有的冷静与把握。
“在某种意义上,这也算是另一种形式的终身标记。”
廖柠笑弯了眼,“这下,你们两个真的是不分彼此了。”
话音落下,裴祝安心口骤然一松,这段时间积压的紧张和恐惧如潮水般退去。
失而复得的巨大冲击让他愣在原地,喉咙发紧,心口酸胀,却不知自己是该先笑还是先哭。
“多谢。如果可以的话,我还有一个不情之请。”
廖柠疲倦的面孔上浮起一丝促狭笑意,“怎么,你也想注射他的信息素?”
裴祝安失笑,“这就不劳费心了,某人怕是更愿意亲自上阵。”
笑意转瞬即逝,他神色渐冷,“我想问你,陈恪接受试验的那三年——有没有什么记录?”
廖柠略一迟疑,像是在衡量分寸,片刻后,点了点头。
“我留下了工作笔记,还有几卷录像带。过几天转交给你。”
“谢谢。”裴祝安低声开口:“这次多亏了你。”
“能走到今天,我是真的替你们高兴。”廖柠眼眶微红,摇了摇头,“除了恭喜,也说不出更合适的话了,身上沾了血,就不抱你了。你也别忘了,自己还在康复期,注意休息。”
几句叮嘱后,她转身离开,脚步声在走廊里轻轻回荡。
走出几步,廖柠忽然顿住,蓦地回头,神色复杂,深吸一口气,遥遥叫住裴祝安。
“你之前嘱咐我要瞒着陈恪我还是觉得——”
裴祝安面色未起波澜,沉声打断:“我明白。手术能成功已经是万幸。之后无论再发生什么,都与你无关。”
廖柠怔了怔,随即释然,弯起唇角,向他挥手算作祝福。
三三两两的护士自身后经过,步履匆促,衣摆掀起一阵风,将消毒水的气息送至鼻尖。
裴祝安静静站在原地,心底压抑许久的情绪,终于在此刻尘埃落定。
廖柠言出必行,次日便将当年的试验记录,以及一份录像交到裴祝安的手上。
康复期间,除了对身体机能的检查,病人的心理承受力与性格稳定性同样需要定期评估。
于是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人坐在陈恪面前,抛出一些看似寻常的问题,同时以摄像机记录他的回答。
画面里,光影暗淡,陈恪安静地坐在轮椅上。昏黄的光线勾勒出他消瘦的面颊,他径直望向镜头,神情平和,目光却冷静无波。
有人开口问:“你的生日愿望是什么?”
空气瞬间寂静无声。
良久,陈恪的声音传来,不见起伏,格外清晰。
“如果可以,我希望回到二十一岁。”
镜头外传来模糊的追问,“为什么?”
陈恪垂下眼,睫毛投下阴影。他似乎在认真回忆,又像在小心翼翼地确认什么。
“因为二十一岁的陈恪,有裴祝安。”
原路折返,陈恪却用了太久才做到。
遭遇创伤的幸存者在回忆自身经历时,往往会依赖最简单的语句,反复陈述他们承受过的痛苦。
在最初的治疗阶段,陈恪口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三个字是——“火”、“疼”,以及,“裴祝安”。
也许正因为格外珍惜这条捡回的命,他的配合度远超所有人的预期。
根据廖柠的记录,陈恪意志坚强,极少落泪。
只有一次例外——面部修复手术。
无影灯亮起,冷光刺目,他躺在手术台上,在麻醉面罩覆上鼻口之前,忽然落下泪。
“他还能再认出我吗?”
陈恪轻声问。
裴祝安并未亲眼见过那一幕,可当视线落在文字记录上时,他却分明想起了初遇宁惟远时的场景。
当日,汤特助负责驾驶,宁惟远反复恳求,终于与裴祝安一同坐在后座。
行至中途,alpha却察觉到身边的人不太安分——心不在焉,左顾右盼,频频望向后视镜。
起初,裴祝安还以为宁惟远在与汤特助使眼色,默默观察片刻才发现,这人竟然是在偷看镜中的自己。
比起那张出众皮囊,那时的裴祝安更愿意相信,宁惟远是在窥探自己尚未兑现的前程。
直到如今,裴祝安才明白,当年的陈恪究竟在看什么。
——是他失而复得的人生。
朝思暮想的人近在咫尺,却无人知道,为了此时此刻,陈恪已经等待了太久。
车程偶有颠簸,两人不自觉靠近,从某个角度看去,仿佛耳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