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这种小傲娇吧。”方子业把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说了出来。
其实,方子业之前一直都期待,自己哪一天可以写完论文,会不会高兴得跳起来,兴奋得心脏都一下子迸出来,或者是自己的心率突然加快还是怎么。
但自从昨天晚上,老师袁威宏宣布了初稿的第一版本完稿,后续就只需要修改和开始投稿时,方子业发现,之前所预料的所有感觉都没有,反而剩下的就只是平静、是坦然。
然而,这样的平静,是方子业觉得自己的内心,已经跨越上了另外一个台阶,走上了另外一条道路的那种,前路一篇坦途,我只昂首挺胸往前走,可闲庭信步,可小跑,可小憩一阵的那种坦然。
是的,这样的坦然,会让方子业变得更加安心。
因为从这一刻起,方子业知道,自己就正式地踏入到了医学至少是生物系这一条研究员的路。
这一篇基础细胞实验研究一旦发表,甚至从成稿这一刻开始,以后就没有任何人会怀疑自己的科研创作能力,也没有任何人再敢将自己当做小白,而是会当做一位,真正在科研道路上往前走的行者。
自然,就算是老师袁威宏,如今也不会再把自己视作科研道路上的天线宝宝,至少也是一个高中生或者是大学生,与袁威宏处于类等的身份和境界。
“挺好的。”黄凯看着方子业这般真实地分享完他自己的感受,竟然没再很多话,而是回答了挺好的三个字后,就认认真真地俯首开始签字去了。
黄凯的签字动作,与之前不同的是,也是变得格外认真起来。
可能是想要通过奋笔疾书,来表达自己的羡慕,和自己未能继续在硕士后继续攻读博士的一种遗憾。
这条路未能继续走下去,那么方子业现在所能达到的科研水平。发表的文章高度,就永远是一种难以企及的奢望,甚至是奋斗、努力、拼命都很难在走进去的圈子。
圈子这个东西,只有在正式参加了工作之后才知道。
圈子虽然只是一条无形的界限,但这条界限,就永远分割了两群人的上限和下限。
看到黄凯没有继续要问的意思,方子业也不再主动回答,以免刺激。
他也没有刻意卖弄,只是黄凯问了,他才大方地说出来,也没有藏着掖着而已,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是刺激到了黄凯,那方子业也没办法。
“师兄,恭喜啊,我今天的任务挺忙,所以一直都没来得及看你发来的信息。”
“这么高分的文章,即便只是成稿,估计也有第三份成就感吧?”洛听竹有点好奇宝宝的意思。
而洛听竹所说的第三份成就感,是基于第一、第二份成就感而言。
一篇科研成果的成就感,其实归根结底,会有五份。
第一份是标书投标成功,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或者各种基金资助认可的那一刻。
第二份就是工作量完成的时候。
第三份是把工作量转化为文字时。
而方子业对第一份获得感的感受,肯定是缺失的。
即将迎来的是第四份,文章被编辑部通知接受的那一刻以及最终文章以文字的形式,出现在杂志上或者是sci论文库中时。
“还好吧,听竹,你也是参与人呀,虽然你在成稿的时候没有过多参与,但这个实验,我们都是一起参与的啊,你还帮了我很多忙,不是吗?”
“哦,对了,你那篇文章,已经见刊了吗?还是只是接收了。”方子业赶紧问。
洛听竹出国后,被师姐带了一篇文章,含金量也不错的。
“还是小修阶段,但估计就快接收了。”洛听竹脸色微微一红,也是稍微有点不好意思。
方子业正要再说些什么的时候,就看到,兰天罗这会儿,正好给方子业又发过来了一段比较长的信息。
便对洛听竹说:“快接收了就好了,现在时间也不早了,你早些休息吧。”
“等明天早上起床之后,有空我们再聊。”
“我这里可还是大中午,我午饭都还在路上,但你不一样哦。”
“好。”洛听竹发来了一个点头表情。
“嗯,我还要在组里面,回复一些问题过去。”方子业发完最后一条信息后,才再去看兰天罗发来的信息。
——
“师兄,你到底是怎么想到的啊?难道你也是某位理科的天才,之后才转来医学的么?”
“这段时间,我通过查询了一些基础解剖学方面的数据,通过建立了模型,还真的发现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你看,比如说这一个模型,按照我们现有的骨科骨折的ao分型,是b231型,在传统理解上,它是属于不稳定的骨折,但是ao分型以及对骨折手术适应征的认定,具有术者的主观能动性,并未比较深入地去分析它的不稳定因素以及不稳定的最大遭受力与不稳定影响因素。”
“然而,我通过建立了模型,并且把一些基础解剖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