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江中,他也曾看到数丈长的大鱼,也在江下看到过白骨。
三日之后,他到达了临安。
江南乃是繁华之地,而这临安则是其中的翘楚,天下有名的大城。
此时天下乱兆虽然显现,但是这里却是热闹非凡,人来人往,车水马龙,一派祥和安宁的景象。
城中,酒肆林立,人力熙熙攘攘,是不是听到贩卖吆喝之声。街道之上有差役往来巡逻,维持秩序。
一天的时间,无生在这临安城转了几圈。
长生观仍旧处在“生门”的位置上,占地颇广,至少是彭泽长生观的三倍,府衙的位置距离长生观也不远,除此之外,临安城中还有武鹰卫驻扎,城外还有军队驻扎。
谁要是在这里搞事情,恐怕下场会很惨。
在临安城住了一夜,第二天,无生就出了城,
离开了临安府,无生沿江而行,直接来到了海宁,自古以来,这里便是观潮的好地方。
清晨时候,江上有雾气,
堤岸上很静,桑树的嫩枝接在老枝上,静候春风。
江水是十分安详地流着的,江水夹杂着泥沙起起伏伏,像似是万马奔腾而过留下的蹄印,如同长龙拱起了脊背,逆着流水,浑浊、厚重,好似江水石化一般。
第162章 江中寻龙
不远处,有一个垂钓者蹲在桥头,戴着斗笠,披着蓑衣,在浓雾下像一个剪影。
远处突然传来阵阵轰鸣之声打破刚才的宁静,听着天边远处的雷音,不甚响,却充满着耳蜗,震颤着大地,惊得那桑树几欲发芽。乍一看,以为是水天相接处裂开了豁口,放出白光;再看,原来是潮水涌进来了!
那潮水齐齐而来,像是一道银白闪光的坝,从这一岸直横到浓雾对面的那一岸。无生望着那由远而近的海潮,潮水在动,又好像是他也在动。
潮近了,渐渐分成三层,和着泥水的浪层层分明。向西流的潮水和向东流的江水猛然相撞,潮凶猛地踩着江水吼叫着向前冲,激起一束比堤岸还高的白浪花,又打着卷儿退去,撞在堤岸的石壁上,和下一层的潮水交织着形成网格状,像正从河底泥沙之中揣出的天网。
一层层的浪,一层层的网,交着,叠着,就把一江大水打得粉粉碎,不分江水和海浪。
潮过去,钱塘江水足足涨高一丈,
那垂钓者还在桥头,水浪掀起来,未曾近身就又返了回去。
耳畔潮水的怒吼嗡嗡回响,枝头喜鹊拍翅而飞。
壮观,这还不是八月份的钱塘大潮就已经如此的壮观了。
顺着江水朝东望去,喇叭口一般的形状,越是向东便越发的宽广,极至海边,便是一望无际,海天一色。
无生站在江边观望了许久,然后转身去了海宁城中。
江潮他看过了,在见识过实际的景观之后他也意识到钱塘江入海的地方要比自己想象的还要宽广,千丈不止,这样一个地方寻找那根“降龙桩”可是难度不小,他想要去城中打听一下,看看能不能
在海宁城里转了一圈,也打听了到一些传闻,据说几百年前有恶蛟从海宁附近入海,掀起滔天大浪,漫过堤坝,水淹两镇四乡,死伤无数,有神仙从天空之中经过,降下来一道火光,将那蛟龙定死在江中,从那之后就再也没有恶蛟敢在这里兴风作浪。
那道火光落下的位置大概在钱塘江的大弯处。
是夜无生便又出了城,来到了江边,钱塘江入海口是一个打喇叭形,却有一片土地插进江中一块,江水到此先向东南再向西北,拐了一个大湾。
“下去看看。”
站在上面再怎么看也不如下到水下去来的实际一些。
无生下到了江中,江水多泥沙,浑浊的厉害,视线所及,不过是几步之内。
江水裹着泥浆,在其中行走,就好似有很多只手在推你一般。
因为泥沙多,看不清楚无生只得在水中摸索,不一会功夫就得冒出水面看看自己在什么位置。
一直到了夜里,无生方才从江底出来,站在江中,望着东流的河水。
位置不对?
他思索了好一会,然后上了岸,意外的发现堤岸之上居然有一个人戴着斗笠,披着蓑衣,拿着鱼竿,坐在那里垂钓。
还是那个人?
无生抬头看了看天色,天上云雾弥漫,遮住了月光。又低头看了看那个坐在堤岸之上垂钓之人。然后朝着对面的堤岸走去,片刻之后就到了岸上,然后没入了林中。
坐在堤岸之上的那个垂钓者抬头望着无生离开的背影,斗笠之下,一对稍稍有稀疏的眉毛皱了皱。
鱼线跳了几下,手中鱼竿一会,鱼线的那头,钓着一条一尺多长的青鱼。他解下钩子,将那鱼重新扔回了江中。
无生来到了近处的一座山岗之上,静静的望着下面的江水。
‘明日去临安城,打听一下消息?’
他手中的银票所剩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