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县里扶持的重点项目,赚不到钱那不是打县府的脸嘛!所以赚钱方面大家不用担心……”
“下面,我说一下入股的方式,服装厂入股,一百块钱算一股,没有钱的可以用土地抵押入股,另外还可以去李可灼李老师那里借钱入股。
人家李老师说了,借钱入股不算你们利息,等服装厂赚钱了再还……”
“接下来,想要入股的人请到刘会计这边登记,抵押入股的交出你们的承包合同,借钱入股的去李老师那边借钱,马上就可以入股……”
“王书记,这个服装厂确定能够赚到钱吗?”这时候有村民大声朝王友明问。
“不敢打百分百的包票,但是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概率能赚钱,你要是不相信可以不入股,没人会强迫你。”王友明也朝那人大声说。
“好了,大家想入股的就去登记签名,不想入股了可以回去了。”
会议进行到这里,就进入了最后的环节。
此时公社的会议台左侧,李可灼和刘会计已经做好了准备。
在李可灼的面前,是一箱子一叠一叠的十元大钞,只要有村民借钱,李可灼就可以在签了借条后把一百元递给一旁的刘会计。
反正他借钱是不会经过村民的手,他怕村民借钱了不入股而是拿去花销。
会议结束后,村民们并没有马上就来借钱或者是入股。而是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商量着。
直到几分钟后,才有几个家庭结伴而来要求借钱入股。
五个家庭,带着户籍资料,还有他们生产队队长作证,所以李可灼也是放心的把钱借了出去。
这五个家庭胆子很大,每个家庭直接借了两百块钱入了两股。
在有了第一个傍样后,很快又有村民纷纷来借钱入股。
抵押田地承包合同入股的家庭,几乎一户都没有,都是想从李可灼这里借鸡生蛋。
不过对于这样的情况李可灼也是乐见其成。
最后,李可灼和刘会计一直忙到了天黑才登记完,这还是公社其他人帮忙登记的情况下。
最后统计下来,一共有三百六十多户家庭借了钱入股,还有四百多户家庭并没有参与入股。
李可灼希望等以后服装厂赚钱了这些人可别后悔。
三百多户家庭,大部分都只入了一股,有少部分村民入了两股。
这少部分村民中,里水沟村的村民占据绝大多数。
他们之所以敢入两股,也是相信李可灼,因为在之前李可灼就给他们说过可以多入一两股!
不过让李可灼印象最深刻的还是王芳爸爸,他从李可灼这里直接一口气借了一千块钱入了十股。
当然比王芳爸爸还疯狂的就是李可灼的母亲胡艳玲了,她直接掏了三千块钱入了三十股。
她之所以敢入这么多股,也是因为她知道自己儿子不会骗她。
如果不是李可灼让她不要入股太多以免以后遭人嫉妒,胡艳玲还准备拿出一万块钱出来入一百股的。
晚上,经过统计,小安乡公社村民入股的钱,加起来达到了四万三千多元。
这些钱,已经足够开一个小服装厂了。
不过在各个生产队队长离开的时候,王友明还嘱咐他们,让他们回去告诉村民,想要入股的还可以来公社登记,不过只有三天时间,三天过了之后没有来就算放弃了。
------------
第142章 为什么?
李可灼之所以给村民借钱,主要是如果他不借钱,服装厂就办不起来。
公社本身是没有多少钱的,凑的话或许能够凑到几百上千块钱。
但是几百块钱就想要办服装厂几乎是天荒夜谈一样,估计连缝纫机都买不来两台。
办服装厂,李可灼又不能一个人出钱,到时候服装厂算是他的还是公社的?
算公社的?他还没那么大公无私,拿自己的钱帮公社发展。
如果算是他自己的企业的话,那么现在才是1982年,私有化并不明朗,发展起来后肯定有人眼红,到时候李可灼就会有大麻烦。
特别是83年严打,这一年可不仅只是严打地痞流氓,这一年足足有数万投机倒把的人被判了刑。
就连傻子瓜子的年广久,都因为赚钱太多被人眼红,然后就被人搞了,接连入狱三次,最后还是国家高层发话才救了他。
李可灼不认为要是自己办服装厂的话,等服装厂发展起来后会没有人眼红他想搞他。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公社的村民们共同入股办这个服装厂,李可灼只需要混在其中拿一部分好处就行。
这样一来,这个企业就不算是私人企业,而是算乡镇集体企业,别人就算是想要搞他也都没有办法。
最重要的是,李可灼身家上百万,他并不缺那几万块钱,几万块钱能够授之以渔,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这点投入就值。
最重要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