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33章(1 / 2)

哪怕甚至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动摇。像不关注一颗将要落下的牙齿,最后轻轻一碰,就掉了。

晚上八点半,吃完饭,散完步,回到书桌前。

有一个移动硬盘满满都是电影。

有三个游戏放在电脑里,都能流畅运行。

有一书柜的书,整整一层都是没有看完的书。

然而你甚至懒得点开什么网页去看任何东西,你关上了电脑,转身去洗澡。因为不想浪费时间。

可想而知洗完澡躺在床上也依然会抱着手机浪费时间。现实生活与想象中的生活最接近的地方是,你都给它们构建了由层层规则和理想做钢筋水泥的体系,然而一切又总是在最细微处出现裂痕,接着一切都崩塌。

崩塌,重构,滑向别的什么未知的东西,成为现实的现实。

又一个周六的清晨,你醒来,喝咖啡,看新闻,阅读原版书——唯一能同时保有娱乐作用和学习功能的事:正准备打开电脑做点别的可做可不做的私事的时候,手机震动,有人在问,你起来了吗?

一个小时后经过着急的穿衣收拾和昏昏欲睡的出租车司机,你们相会在市中心的咖啡馆。朋友站在门口等你,和你一道上三级水泥楼梯,推开玻璃大门,点含咖啡因量较低的咖啡——你总是想要在纵容自己过度摄入和满足心理上的伪磕药感之间找到平衡——朋友对你投来朋友之间适用的鄙夷的目光,然后和你在角落坐下,开始向你倾吐身边的事。

比如被另外的你所不认识的朋友莫名其妙地给说了,仿佛把自己的柔软食指伸向狭长管道的那一头,本没有预计一定会得到什么,没想到却遇到极度坚实的水泥,撞痛了食指。

于是她忿忿不平,于是她向你倾诉,于是她说,你说这人是不是有病啊?

你说有。但不知道为什么。然后你们就着个人自由与互不干涉原则进行了讨论,从一开始就是统一战线,最后也不会分道扬镳。

这个话题结束,彼此宣泄结束,接着她有下一件事找你,关于办公室里和她暧昧不清的人。关于暧昧不清的人有没有与有多少,本质上也是个人自由与互不干涉的。所以你也没有什么好表达的,就像你爱朋友爱到根本不在乎他们的伴侣是谁一样,你也爱他们到根本不在乎他们向哪个方向去改变。只要他们是你朋友的部分还是那样,并且没有生长出新的影响友谊的肢体。

就像爱一个一夜情对象,只爱对方的锁骨,其余不在乎。

爱的反面不是不爱,是不在乎。把在乎的范围缩减,并不会有利于给人生比较容易或困难的黑与白的彼此转变,而只是扩大了灰色的范围。你要学会的是对灰色的范围说“whatever”。结果说得多了,无非证明有的地方你不想说、却不得不如此面对。

朋友说,和我一起游泳的这位男士如何如何。你看着她的眼睛,接着鼻尖,接着说话的嘴唇和里面的牙齿,接着点头,“嗯嗯”发声,重复这一过程。70的脑力都放在这听她说了,但完全不留神。剩下的30更加不知道在哪里。

她说完,问你怎么想,你说挺好的。

挺好的是一个灰度词。甚至可以说是个游标卡尺上的游标。

然后朋友提出了问题,她说,你觉得呢?

你觉得?

你开始从人生、从快乐、从自由、从精神愉悦和性愉悦的角度分别剖析这件事。你说的头头是道,仿佛脑海中在千分之一秒内就依据已有文献整理出一个checklist,然后照着它有逻辑有先后有轻重的一路说了下去。上学的时候就有老师夸奖你答题逻辑清晰分点恰当,你的答案简直就是标准答案,那么精准那么简洁。所以如今当你给朋友分析情感问题的时候似乎一切也可以这样处理。即便你知道情感并非如此,它从不清晰,它无法计算,它甚至像是一种完全不符合任何数据公式和曲线的怪异化学反应,也许可以用量子力学来解释一部分,但两人之间的互相吸引未必就像两个量子。什么也不像,就是人而已。

你说啊说啊,把分点、交叉、排列组合、总结陈词,最后给出了意见,然后与朋友一道喝一口有些变冷的咖啡。

朋友在沉思,你坐进沙发更深处。有时会喜欢那些沙发极其宽大柔软的咖啡馆,因为那样可以把自己放进沙发里,甚至把沙发当作棺材。

朋友忽然开口说了她的一个考量——一般来说,不外乎是不够喜欢或者其实也没有那么着急之类——然后你会知道这才是她一切纠结的症结所在,然后你会把先前的结论往后拉一点,比如把“马上”拉回到“不着急”,在时间性上做出修正,得到一个中规中矩的应用价值不错的结论。

朋友点头,把话题拉回你身上。而你能回答的,还是那句“挺好的”。你想说并且会说很多关于工作的种种。关于工作的烦与繁,关于对接方的愚蠢与弱智。然后草草终结话题,开始聊别的。聊八卦,聊别的现在不在场以后估计也不出现的朋友的事。甚至聊吃的。你什么都可以说得眉飞色舞,投入的聊天和你自己的实际心境没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