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八十年代胡同里 第43节(2 / 2)

今年政策收缩,来报道的都在二十左右的年纪。

罗雁很明显能看出哪些人是新生,尤其是扛着大包小包的。

母女俩双手空空,很具备助人为乐的精神,远远看一位小个子姑娘快被压塌,赶紧过去搭把手。

女孩操着一口方言味的普通话:“谢谢谢谢谢谢!”

罗雁只好回:“没事没事没事。”

一问一答,两个人都笑起来。

但指望女儿多搭几句话是不可能了,刘银凤主动问:“闺女哪里人?”

闲话几句基本情况,到报道处,大家才各自按照学院排队。

罗雁站在运输学院的队伍里,挥着扇子,一边说:“妈,我看没这么快,您还是先回去吧。”

刘银凤:“不打紧,我今儿也没事做。”

太阳晒而已,她什么苦没吃过。

罗雁不再劝,只说:“那中午不做饭,校门口有家店,茴香饺子据说一流。”

刘银凤嗔怪:“来上学还是来惦记吃的?”

罗雁:“学好我也得吃好才行。”

女儿倒是从不亏待自己,这样也好,刘银凤:“行,吃吧。”

罗雁搓搓手期待着,霎时连呱噪的蝉鸣都不觉烦。

-

作者有话说:周末快乐!

第30章

说慢, 队伍前进得也挺快。

罗雁母女俩一点一点往前挪着,才发现住宿和不住宿是分开走。

人群里一下变得泾渭分明,甚至还出现熟悉的面孔。

罗雁没有打量别人的习惯, 但人家认得出她,惊喜道:“罗雁!”

罗雁愣了愣,得亏的记忆力好, 费劲扒拉出这位小学同学,说:“劲红。”

把姓氏省去,显得不那么生分。

陈劲红没想到她还能记得自己, 热络道:“好巧,我们居然在一个学院。”

罗雁:“是啊, 你是哪个专业?”

陈劲红:“铁路运输, 你呢?”

罗雁:“运输管理。”

管理两个字,听上去好像更有领导范。

陈劲红心想不愧是从小做班长的人, 说:“那可惜了, 我们没法在一个班。”

罗雁附和:“是啊。”

客套话嘛,总是要说说的,她觉得对方也是,毕竟自己在小学时因为认真地跟老师汇报情况,几乎被多数人讨厌。

但陈劲红好像忘记了, 或者说想起来也觉得无伤大雅,注意到有大人在, 还打个招呼:“阿姨好。”

女儿的小学是在厂附小念的,就读的多数是职工子女。

刘银凤看着她眼熟,试探性问:“你是铁燕家闺女吧?”

陈劲红倒是意外她能认出自己,说:“我妈调到服装厂很久了,阿姨居然还记得。”

刘银凤:“你妈可年年都是厂里的先进分子, 劳动标兵。”

大小是个名人。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