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意味着管理难度就上升了。
投资多了,各种各样的企业腐拜就会出现。
同样,你扩张就意味着你对外地分公司的掌控力就低,更容易被竞争对手或者不良资本当靶子打。
所以林三七并没有想过全国广撒钱,哪怕他现在全国各地招聘名医,也是为了打包带回花都。
“范老师,你这个提议挺突然的,我们也没有什么思想准备,这个……”
林三七有心推脱,北平中医药大学,或者说现在的首都中医院他一点人脉也没有,啥情况也不知道,然后要自己投钱,这不是把钱往水里扔嘛。
就跟他之前在花旗银行拒绝当天使投资人一样。
反观花都医科大学,从校长到院长,再到中医老教授们,全部都是林家的关系户,双方关系紧密,合作愉快,哪怕有风险也能早发现,早控制。
但首都远在天边,实在不是一个理想的合作对象。
范耀莱一看林三七想要拒绝,赶紧打断了他的话,开始打起了感情牌:
“林董,你也是业内人士,应该理解现在我们中医院,或者中医类大学的困境啊,每年我们上级给我们的教学经费、科研经费,几乎都是西医类院校的零头。
本来我们有自己的附属医院,医院能赚钱,能输血。可是你看看我们首都中医院,我们堂堂的国家级中医院,院区占地仅仅是42亩。
就这规模,随便拉出一家区级西医医院来都要远超我们,为什么?还不是因为西医医院能赚钱,他们有钱发展,新建医院。但我们中医院不行,只能蜗居了。”
林三七心想,这话到是不假。
中医院本来就是一座王府改建而成,当年42亩的土地,在寸土寸金的北平绝对是豪门大户了。
可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五六十年过去了,首都中医院居然还神奇的原地建院,面积还是那个面积,就是把原来的小平房改成了楼房。
而其他西医医院新建的院区,哪个不是气派非凡,动不动就是几百上千亩的规模。
像花都医大的附属中医三院,索性直接变卖了。
范耀莱副院长看到林三七的表情松动,于是准备加把火:
“现在我们公立医院的中医苦啊,还不如那些私人中医诊所呢,几贴药几百上千的,再来个推拿针炙,这都是钱,可以装到自己口袋的。
我们公立医院的中医大夫们,空有一身本领却没有用武之地,拿着死工资苦哈哈。手上没有课题,有课题也没有经费,哪怕我们想中医现代化,但这个现代化不是嘴巴说说就能实现的。
所以我的想法,既然你们岭南堂可以跟花都医科大学合作,那也可以跟我们首都中医院合作嘛,我们好歹有全国实力最强的中医,还有最多的文献,这都是我们的优势。”
林三七轻叹了一口气,目前看向了窗外,首都中医院好歹是他的“老娘家”,如果能帮就帮一把吧。
“范老师,你准备怎么样跟我们岭南堂合作?”
第553章 挖中医院的墙角
范耀莱见有戏,心中更高兴了,于是直接坐到了林三七的沙发上,亲自续上茶水:
“林董,我们的要求不高,跟花都医大同样的条件就行。我看过你们的合作细节,你们出课题方向和资金,我们出人和设备。有成果了,荣耀归医院和个人所有,专利归你们岭南堂。”
林三七心想,这个到是可以接受,他要的无非就是专利,其他都是旁枝末节。
“范老师,我这里有一个问题,我们公司的战略是不出东广省,而且我们岭南堂人手奇缺,实在不可能来首都成立一家公司,或者派出专员监督。如果你们首都中医院想跟我们岭南堂合作,只能考验哈工大模式。”
“哈工大?什么模式?”
“哈尔滨工业大学在深圳建了一所分校,这样哈工大的老师转战到南方工作。我的想法,合作可以,钱我不缺,课题也有。但我需要你们首都中医院的医务人员前往花都工作。
我们岭南堂中医馆刚好收购了花都医大的附属中医三院,规模挺大,完全可以挂一块首都中医院花都分院的牌子。
然后你们首都中医院派出最好的中医前往花都坐诊,同时,你们也可以派出科研团队前往花都,所有花销和科研费用全部由我们岭南堂承担。
这样做有两个好处。
一个是我们岭南堂中医馆实力能增强,同时,也能为你们首都中医院的医生们创造福利。
我们岭南堂的坐诊医生收入很高的,一个号2000元,全部归医生所有,一天看20个病人,收入4万元了吧?一周如果只坐诊3天,那就是12万。
范老师,公立医院的医生我知道,如果只是拿死工资,扣除五险一金,个人能拿到2万元就不错了。去我们岭南堂,光是挂号费就能拿40多万。
而且我们还有保底工资,每周出诊3天以上,每月保底工资是20万,48万挂号费+20万工资,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