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 第492节(2 / 3)

不是形成了一个初步的后勤产业链?可以养活多少农民?

另外工人和工程师们有钱了,他们就想花钱,那钱花在哪里呢?我们是不是可以在中英街这边,模仿香江模式,也开起我们自己的服装店、首饰店、饭店等等。

到时不说别的,就说这个沙头角就形成了自己的圈子,里面的工人有钱有粮有吃的,那他们是想在国内享受这高人一等待遇,还是想跑到香江去当二等公民?”

薛县长听得脸都白了:

“林院长,这,这怎么可以?你这不就跟资本主义一样了嘛,不符合我们的国情,这是要犯严重错误的。”

刘领导也在挠头了,心想这林三七的胆子可真他娘的大啊。

如果完全按林三七的设想来建药厂,这相当于就是一个国中之国了,而且实行的就是香江,或者发达国家的那一套。

偏偏那一套“游戏规则”,是国内坚决不允许的。

其实林三七提出来的一套药厂运营方案,就是“迷你版”的经济特区概念,当然他这提出早了20年。

提前一步是先知,提前20年那就可能成为先烈。

林三七心里也知道,想要让地方上接受他的忽悠没那么容易,他们肯定要权衡“利”和“弊”。

人都明私心的,得让他们看到“利”,才能拖人下水。

“刘领导,薛县长,你们恐怕还不知道我在首都的折腾,你们知道我们首都传染病医院吧?”

现场的所有人都点点头,首都传染病医院现在可是鼎鼎大名,世界上第一家攻克肺结核绝症的医院,报纸上有一段时间天天吹,想不知道都难。

“那你们知道我们首都传染病医院是怎么建立的吗?我当时创建医院的时候,没有跟国家要一分钱,我只跟上级领导要了一个政策,就建起了一家全国最先进的医院。”

“什么政策?”

“我当时提出八字方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刘领导眨了眨眼,有些不理解:“这八个字怎么理解?”

林三七很满意刘领导的捧哏,这才徐徐说道:

“就是说,首都传染病医院不要上级一分钱拨款,建院费用,运营费用我们自己解决,医院设备我们自己进口,医院用药我们自己制作。

但是医院赚来的钱,我们也不用上缴,赚得多,我就给职工发得多;赚得少,职工收入就跟着少;如果医院亏本了,医院职工一分钱都拿不到。”

钟旅长这时候忍不住了:

“嚯,林院长,你这魄力可真大啊。不过你这个赚多赚少自负盈亏,那不还是资本家的一套嘛,相当于你是承包了一家医院。”

林三七击掌道:

“老钟你这‘承包’两个字用得好,的确,传染病医院就像是我个人承包。

我是老板,我负责给职工发钱。而且我是打破档案工资标准,想发多少发多少,一月不少于两百元现金和一百斤粮食。

就像今年春节福利,我们传染病医院发了火腿一条;新鲜猪肉半扇;午餐肉一箱;大米100斤;面粉100斤;菜籽油20斤;烟台苹果一箱;河北鸭梨一箱;

白酒黄酒各一小坛;白糖食盐和酱油等综合调料包一个;棉衣棉裤一套;棉布20米;瓜子花生各10斤;冰冻带鱼一箱。噢还有,我还给职工一人发了一辆自行车。”

这话一出,别说薛县长等一众小领导了,就连军区的二把手刘领导也瞪大了眼睛:

“我滴亲娘咧,三七同志,你们传染病医院还招不招人了?我这军区副司苓员一年的收入和福利也没有你们传染病院高呀,老子还不如去给你打工呢。”

第564章 为何非选宝安县

薛县长也是连连点头:

“我是正处,行政14级,一个月工资是141元,还没有你们首都传染病医院一个普通职工的收入高。”

听到几位领导纷纷打趣起来,林三七这才嘿嘿一笑:

“所以呀,或许在你们看来,我在首都传染病医院是瞎胡闹,完全不符合现在的国家政策对吧?其实我这样搞试点,是伍领导亲自点头同意的。

咱们也要解放思想,不要害怕这个不符合政策,那个不符合国情。

到时咱们这个药厂一建,一部份高价出口换外汇,一部分低价供应国内,病人治愈了疾病,民众得到了就业岗位,国家得到了宝贵外汇,多好。

你们说说,咱们损害了谁的利益?我这个药厂绝对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呀。”

刘领导摸着下巴思索了半天:

“这个好像也是哦,如果这个药厂建起来,又能创造外汇,又能让老百姓有药吃,还能给工人发高工资,的确没有损害国家利益呀。”

薛县长则头脑更清楚些,小声提醒道:“不符合国家政策……”

林三七见大领导动心了,于是继续忽悠道:

“而且呀,几位领导,你们想,如果这个药厂建起来,一个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