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 第752节(1 / 3)

“啊呀,三七同志,你不要恼,咱们现在不是正在商量事情嘛。说来说去还是一个缺少资金的老问题。

像我们目前手里一共有50个制药厂新建计划,就是因为之前三年的自然灾害,导致财政没有余钱投入,项目一直搁置……”

林三七哭笑不得:

“我懂我懂,这样,把这50家制药厂的计划发一份给我们宝安县,如果我们认为可行的,这笔钱宝安县出了。”

老太太一听便高兴了:

“好好好,你们宝安县可真是我们的财神爷啊,哈哈。最后还有一个问题,赤脚医生培训的教材有没有?总不能用大中专生的教材吧?”

一说到这里,林三七脸上的兴奋表情突然就出现了。

伸手在背包里掏了掏,然后便掏出一本新华字典大小的本子来:

“当当当,李部长,给,这就是我们宝安县编撰的《赤脚医生手册》。

里面的内容从常见的咳嗽、呕吐、发烧,到复杂的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

从灭蚊、灭蝇的防病知识到核武、生化武器的防护;从针灸、草药到常用西药,无所不有。

所有内容全部都是清晰明了、简单易行、务求实效的原则,这么形容吧,哪怕是一个普通人,只要手里有这么一个手册,也可以自己查书,自己治病。”

老太太快速接过这本厚厚的手册,看着红红的封面,赶紧翻了开来。

“哇,你们宝安县真是神奇啊,居然直接出书了?”

林三七其实压根就不是原创者,而是一个可耻的文抄公。

真实的《赤脚医生手册》是1970年6月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居然前后加起来印了多少已经难以统计,光是人社版的就印了118万册。

还翻译成了50多种文字,出口到了许许多多发展中国家,被联合国视为医疗典范。

当然林三七对老的《赤脚医生手册》进行了重新修改,增加了抗生素、退烧止痛药、胃药等等介绍。

老的《赤脚医生手册》有一句口号,叫“治疗靠银针,药物山里寻。”

这是因为当年药物匮乏,不得不以中医理疗和中草药为基础,但这部分是非常难学的,这也导致农村地区医疗事故频发。

经过林三七的改良,然后在另一个时空印刷了整整100万册,就是准备在这个时代大干一场。

老太太一边翻看,一边忍不住连连点头,虽然她不是医学专业出身,但当了十年部长,这个眼光还是有的。

“好,太好了。”

第899章 李部长杀气腾腾

李部长初初翻阅了一遍后,拍着桌子连声叫绝:

“好好好,三七同志,你又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啊,这本《赤脚医生手册》到手,我老太太都能当一名医生了,哈哈。”

林三七心中的大石头终于落地了,显然老太太充分认识到了《赤脚医生手册》的重要性和简单易学性。

但林三七还有其他担忧,于是提醒道:

“李部,我认为赤脚医生计划能不能成功,接下来就要看你了。

第一个,你得跟上级汇报,告诉上级城市里目前已经全面普及了医院,br县县都有医院,再加上我们宝安县推广的市市有传染病医院。

现在欠缺的是农村,毕竟我们国家农民比工人多,如何解决农民的就医问题也是我们应该重点考虑的事情。

目前农村医疗这一块几乎是空白,农民看病只能跑城市,不方便,也没钱。农民生病要么拖,要么死,这个现状我们必须改变。

所以我们需要培养一大批农村也养得起的医生,让农民也看得起病,起码小毛小病都有医生看,有药吃,不至于小病拖着大病,一切都晚了。

所以你一定要让上级亲自下指示,要把赤脚医生计划当做一个今年重点计划去推广,这样下面地方上才会真正重视。”

李部长一听,将《赤脚医生手册》抱在胸前,长叹一声:

“惭愧惭愧,我当了这么多年部长,工作还有太多不足之处,的确忽略了广大农村。”

但也不能完全怪不位老太太,毕竟国家新建,百废待兴,实在太难了,能把城市医院搞好就不错了。

“李部,你也不要自责了,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重要的是未来,我们总是要向前看的嘛。现在改变,为时未晚。

等过完年,你马上组织全国各省每个县都派出一位医生,或者教师,实在不行机关干部也行,让他们到宝安县来,我们负责培训师资。

然后让这批老师回去再根据这本《赤脚医生手册》,对全县的农村青年进行全面培训工作,争取在2个月内就培养出一名初步合格的赤脚医生。”

李部长听完,突然站了起来,问道:

“三七同志,你有没有关于实行全国乡村医生,噢,就是你说的赤脚医生培训计划的书面文件?”

林三七又从背包里取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