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大明话事人 第27o节(2 / 2)

,莫须有?

申首辅不想跟林泰来扯闲篇,又主动提起武试的事情:“我朝自从开设武科考试以来,从未举办过殿试。

其中有两个原因,一是朝廷上下对武试不大重视;二是武科殿试很难办。”

这里说的难办,是技术性原因。

先说文科殿试,技术上就很好安排,让准进士们去皇极殿(原来叫奉天殿以后叫太和殿)答卷,象征天子取士就行了。

但武科殿试怎么安排?让一群武进士携带刀枪弓箭,去皇极殿比划一下?

除了正德皇帝,没有哪个皇帝能接受这个吧?

林泰来便出了个主意说:“武科考试也有文场,实在不行就把文场墨卷呈献给天子,象征性让天子看几眼,第一名自然就是武状元。

然后引领前二十名或者前三十名武进士朝见天子,相当于简陋版的金殿传胪,到此就算做完成殿试了。”

并不需要多么庄严隆重,主打一个简单省事,不给朝廷增加额外负担。

反正林大官人谋求的只是大明首位武状元名头,不在乎过程是否寒酸。

直到现在,申时行还是无法理解,又问道:“伱为何如此热衷武试和武状元?

以你的才华,走文坛道路也完全不是问题。”

这时代的风气就是这样,但凡能称上是文人的,就没有想着去考武举的,武科出路和地位都很有限。

武试也有文场项目,以林泰来的文化功力,参加武试简直就是降维打击。

林大官人慷慨激昂的回答说:“在下立志文武双全,报效国家!”

假如自己把武状元弄到手,等到将来再有机会参加文科考试时,找个人鼓吹一波文武双全的祥瑞,皇帝会不会龙颜大悦,直接钦点自己?

出头的机会,大部分都是这样一步步运营来的。

明天还要上早朝,申首辅准备去歇息,临走时,又不太放心的问了句:“真的没问题?”

虽然没头没尾的,但林大官人明白指的是什么,坚定的说:“肯定没问题!”

那边灵济宫的雅集结束时,就已经接近深夜了。

礼部管着教坊司,侍郎赵用贤主办的雅集,歌舞水平必定不会差。

不过今夜的歌舞虽好,很多人却都心不在焉。

礼部员外郎王之猷回到家里,却见老二哥王之垣少司徒没睡觉,还派人请他去池边书房说话。

这也是应有之义,王之猷今天过去,就是带着观察形势的任务,回来肯定要向王家掌门人王之垣汇报。

“所以今天的焦点不是赵用贤也不是李植,而是林泰来?”王少司徒愕然道。

王之猷说:“对,林泰来压制了所有人,然后跟张大司马打了几句机锋。”

王少司徒又问道:“你刚才说,是申用懋带着林泰来进入雅集的?”

目睹了现场的王之猷连忙纠正:“不不,更像是林泰来带着申用懋!

后来听申用懋说,林泰来今天还冲进诚意伯府行凶打人,另外又砸毁了李植家的大门。”

六十岁的王少司徒顿时感到,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经验阅历完全不够用了。

愣了一会儿后,又问道:“你今天亲眼看到的林泰来,究竟是怎样的人?”

王之猷回忆着林泰来的表现,又想了半天说辞后,才形容说:“我今天看到的林泰来像是唐代李太白。”

王之垣:“……”

你踏马的也吃错药了?你自己看看,你说的这是人话还是鬼话?

王之猷赶紧解释说:“但凡是有才华的人,都会以自己才华为傲,将自己的才华视为最大的珍宝。

但林泰来给我的感觉就是,他似乎完全不把自己才华当回事。

在他内心里,才华就和吃饭喝水一样,都是他的日常经历,并没什么特殊之处。

这样的境界,我只想到了李太白。”

王少司徒叹道:“我现在想不通的就是,林泰来身上到底有什么价值,能让向来谨慎周密的首辅如此庇护。”

按照他的认知,林泰来能带来的利益有限,首辅完全没道理冒着风险,一直包庇林泰来。

王之猷没有顺着二哥的话头继续,却又道:

“如今户部大司徒毕尚书肯定要年老告退,这是二兄你更上一层楼的机会。

我就想,当初林泰来拿着之都老弟的书信投奔我家时,如果能请林泰来进门,加深交情就好了。

以申首辅对林泰来的包庇力度来看,林泰来完全有可能请得动申首辅帮忙。”

王少司徒无言以对,理智的他不得不承认,确实有这样一种可能。

又想起当初林泰来负气离开时,曾经说了一句“你们王家一个尚书没了”。

如果被在南边当税使的那位小老弟知道了这段事情,还不得写个万字小作文来疯狂嘲笑自己?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