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念并未迅速作答。
他知道这大概率是作答时被天幕限制, 秦念应会设法避开规则。
………
李世民原本想替秦念作答。
但在想到“科举制只有不够完善的弊端”这一点后, 又选择了沉默。
科举制还有需要完善之处, 那他还是不要作答。
若是答到“不完善”的部分,岂不是又要被汉武帝所讥?
群里除了秦念,就数汉武帝最喜讥讽他人。
【秦念:报名人数过多,就用分级制度进行筛选:乡试、县试、郡试、国试、殿试,逐级往上考。】
秦念回复慢, 当然是因为又去找甲方了。
如果科举制只能谈唐太宗时期的部分, 那她就不能细说“完善后”的情况。
得到的答案是只要不提是哪个皇帝完善了哪些部分, 那就不违规。
其实这个限制也有规避办法。
那就是把具体事件与人员拆开讲,按照天幕的逻辑:
上一句没有谈及具体的人,不违规;而下一句只有人名,那也不违规。
但秦念也不打算说封建时期的科举制。
【李世民:这五试分别是指?】
秦念显然是顾及始皇帝,故而以大秦的郡县制进行分级。
但如今的科举制只有解试、省试二试。
——唐朝的“省”指的是尚书省礼部主持的中央考试。
秦念的五试显然与现在不同。
意识到秦念不是在介绍此时的科举制,极有可能是完善之后的科举制,李世民立即发问。
………
朱棣也发现秦念所说的科举与他采用的方式不同。
大明的科举分为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即便是计入院试之前的县试与府试,那也是六试而不是秦念所说的五试。
这是秦念避开规则限制,说出了后世的科举制!
【秦念:乡试,由中央出卷,将试卷送往各乡,参与考试后及格者可入学乡学,并获得参与县试的资格。】
秦念没有说唐宋明清时期的科举制。
这些科举制都各有优劣,她决定取长补短一步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