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且主人也不准他们叫主人,而是跟管事和帮工们一样叫他东家,只要好好做工,不做背刺的事,东家和管事们对他们也都是和颜悦色,从不打骂。
在曲家做工的这些日子,他们找回了作为人的尊严。
因着葡萄酒的特殊性,每年只需要做工三四个月,其余时候都是调去其他厂里或者铺子帮忙,没有固定的岗位,工人心里难免缺乏安全感。
这一次听说有了可以长期做工的岗位,即便是在乡下,葡萄酒工人们还是踊跃积极,都要去乡下采矿。
曲花间想了想,冰块一年也就卖夏天几个月,这么多人冬春夏三个季节采矿,秋天继续做葡萄酒,刚刚好,于是大手一挥,留几个人看场地,剩下的葡萄酒工人全都迁了过去。
加上新买的奴隶,还有常征分出来驻守的十个护卫,一共有上百人。
这些人一到地方便有条不紊的开始分头行动,擅长做饭的搭了灶头开始煮大锅饭,硕大的铁锅里,焖着满满一锅杂粮饭,旁边还有个小一些的铁锅,一位妇人挥着大锅铲来回翻动,锅里炖着芋头烧鸡,香香糯糯的芋头块染上鸡块的香味,惹得忙着添火的小孩儿不住的咽口水。
汉子们则在会建房子的同伴带领下开始夯土建房,初冬时节已经有些冷意了,但众人额头上仍挂着汗水,干活十分卖力,有人听说今日的大锅饭有鸡肉,直起身子擦干汗水,悄悄将分泌旺盛的唾液咽下去,又埋头苦干起来。
其余妇人们也没闲着,纷纷抡起农具开始锄地。
现在种葡萄已经来不及了,只能先把地翻出来养一养,开春就可以找来葡萄枝条扦插下去。
南方气候温暖,葡萄很好种植,有个两三年,又可以给酒厂增加一波产量。
曲花间去盯了几日进度,发现原先老吴从工人里提拔起来的一个小管事将诸多事情都安排得很好,便给他涨了工钱,往后继续负责采矿事宜。
小管事姓魏,心思细腻,处事周道,虽然是奴籍,但眼神精明,还藏着几分野心。
曲花间不怕他有野心,只怕他没能力,激励道:“好好干,我虽然不能给所有人脱奴籍,但一两个人还是没问题的。”
魏管事闻言一喜,连连弯腰行礼,说着不知从哪里学来表忠心的话,“多谢东家赏识,小的魏二娃,为东家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刚给人画了大饼的曲花间轻笑,“我一介商人,也没什么肝脑涂地的差事给你办,你只要安分守己,做好我交代的的事就行了。”
魏二娃自然又是一番连连保证。
硝石矿这边的工作紧锣密鼓的进行着,曲花间又继续寻摸买地的事,但一直没什么好消息。
秦蓝知道那姓钱的拿着盐碱地当果林卖后,颇有些不好意思,后面打听到有人卖地,都派人去核实过后才介绍给曲花间。
但一段时日过去,也只有一些小家族在卖地,三二十亩的,东一处西一处,连不成片,不方便管理,那样太耗费精力,不在曲花间考虑范围内。
曲花间还去官府问了问,也没能买到大片的土地,南方人口密集,几乎没什么荒地,随便走到哪个犄角旮旯,脚下的土地都是有主的。
又过去一个多月,已经是冬月下旬,南方无雪,但十分湿冷,是那种室内比室外还难熬的冷。
即便室内燃着炭盆,也不能脱下厚实的冬衣。
买地的事还是没什么进展,曲花间也不再纠结,筹备着去杭州走一趟。
之前便答应了顾惊蛰要去杭州游玩,曲花间也另有打算,金陵的陈米已经被收购得差不多了,但还是差二十多万石,若买今年的新米又要多一大笔开销,不如去杭州再看看。
听说八大家族生意遍布各行各业,说不定顾家就有存货。
金陵离杭州不远,行船两日便到,曲花间到杭州时,这边竟还下着沥沥小雨,呼吸间都是冰冷的湿意。
这样的天气让曲宝几个土生土长的北方人适应不能,曲宝给曲花间披上厚厚的狐皮披风,系上系带后赶紧缩回手哈气猛搓。
“太冷了少爷,这杭州的冷风像是要往骨头缝里钻似的,明明没下雪,为什么这么冷啊!”
曲花间闻言只是笑笑,没觉得有这么夸张,现代出行方便,天南地北一天就能抵达,他南北方都待过,也从不参与网络上的南北方大战。
北方的严寒他能习惯,南方的湿冷也能适应。
甚至粽子他甜咸都吃,豆腐脑甜咸糖醋麻辣也行。
顾惊蛰早接到了他要来杭州的消息,竟早早的就在码头等着接他,只见码头上一个裹着貂皮大氅的青年此时正冲他挥手,一张眉目清俊的脸上挂着盈盈笑意,一排牙齿露出来,雪白雪白的,呼喊间还从里面冒出一阵阵雾气。
船靠岸,水手刚把舷梯架上,顾惊蛰便噔噔噔踩着皮靴爬上船来了,“长安,你终于来杭州了,可让我等得好苦啊!”
曲花间对他的自来熟还有些不适应,但也笑着解释自己忙完金陵的事,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