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54章(1 / 2)

别的顶级武将是得到君王全力支持,如秦昭襄王嬴稷亲赴河内郡动员全国民力,以援白起的长平之战。

这是国力与武将相互成就的巅峰之战。

韩信的所向披靡,却多是以弱胜强、以少胜多。

弱,就是弱在国力。

这就不能说韩信是国力成就的将军。

兵仙一词,只有韩信,也只能是韩信。

没有他两次为刘邦供给精锐军队且威胁项羽后方,刘邦可真不一定挡得住项羽的猛攻。

【刘邦:成皋为重地,无成皋不可控敖仓,唯有占据成皋才能断楚军粮草。】

刘邦无法辩解,只得转移话题,说成皋的重要性。

至于夺韩信之兵……

韩信是他的部下,韩信的军队就是他的军队。

他调走自己的军队有什么问题?

想是这么想,说是不敢说。

自己都觉得心虚的话,说出来只会被天幕视为谎言。

【秦念:你就没想过你的使者能够轻易调走韩信的兵,而你假扮的使者可以在他未醒时直接进卧室拿走印信兵符,意味着他丝毫没有谋反的想法?】

【刘邦:……朕知韩信之忠。】

韩信再度握紧拳头,眼中全是怒火。

天幕禁止谎言。

既然刘邦知道他的忠诚,为什么要如此对待他?

【刘邦:但朕不能相信韩信之忠。】

【刘邦:以天下为赌注,赌韩信不会思变。】

【刘邦:朕不敢信,也不能信。】

因为对忠臣的不公,刘邦的民心一直在下降。

但在此刻,虽未回升,但已经止跌。

韩信的军事天赋越是断层领先,也就意味着刘邦越缺乏与之对抗的将军。

一旦韩信决意谋反,大汉必危,天下必乱。

韩信闭上眼。

再度睁开,怒火尽散。

原来如此。

竟是如此。

他看懂了,也明白了。

但,无法释怀。

【秦念:第三次夺兵权,是楚汉之争的最终战:垓下之战。韩信领三十万军大败楚军后,“高祖袭夺齐王军”。】

刘邦说得很有道理。

但秦念对兵仙的偏爱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就算理解刘邦的“不敢信不能信”,她也还是想要把韩信遭受的委屈说完。

当然,主要是为了水时长。

不对,这不能算水,这属于正常的工作内容。

【秦念:这个先不论,先说说垓下之战以前,为了让韩信出兵,你许诺了多大的疆域?】

第40章

【刘邦:……】

刘邦抹了把脸。

虽然他不怎么在乎个人声誉, 但他的声誉关系到整个汉室的声誉。

若是正常的皇帝,必然不可能为武将如此不平。

只应以韩信谋逆身死之事,警示后世武将为臣之道。

但这个秦念明显不正常!

太过肖似始皇帝, 自信到完全可以说是自负。

他明知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将为天下臣民所知。

却执意将君王的过错如此清晰地袒露出来,俨然是鼓励臣民不平则反。

是了。

秦念不仅不担忧有人造反,甚至不在乎改朝换代!

纯粹的疯子。

【秦念:“自陈以东傅海与齐王”,覆盖战国时期齐楚两国的核心地带,将近汉初疆域的四分之一,是其余诸侯王封地加起来的总和!】

刘恒小口喝着温水,眼睛直直地盯着天幕。

自陈以东傅海!

可义父最终却只得到楚地,改封为楚王。

……现在连楚地都没了, 只剩淮阴县。

各朝读书人大多知道韩信之名。

但直到此刻, 许多人才突然意识到韩信对大汉的功绩究竟有多高。

………

关于挟制称王, 秦念在读史时并不觉得韩信这一举动很突然。

韩信灭赵之后,采纳李左车的建议派使者说降燕国。

随后“乃遣使报汉,因请立张耳为赵王,以镇抚其国。汉王许之, 乃立张耳为赵王”。

也就是张耳的赵王之位, 是韩信为他请的。

但李左车的建议中并不包括立张耳为赵王, 只是建议“案甲休兵,镇赵抚其孤”。

秦念有理由怀疑李左车的真正目的,是建议韩信借此自请封王,但韩信却是为张耳请封。

——就算李左车不是这么想的,力劝韩信叛汉的蒯彻应该也会劝韩信自请封王。

以韩信连樊哙周勃都看不起的傲慢态度, 他也不像是会为张耳请封的人。

那就有可能是韩信拒绝了李左车的好意与蒯彻的建议, 通过为张耳请封赵王的方式, 别扭地提醒刘邦该给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